找到相关内容1148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浅论文殊智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

    菩萨的不二法门,是离的即有而无,即无而有,亦有亦无的中道观。  “文殊法门”的内容是以空义为基础,以不二中道思想为主轴,意指为不落入于任何的极端,舍离,又不执着于二边,是一种不偏于任何一方的...我们周围的一切人和一切物,平静自己的心灵,提高自身的素养,丰富自我的智慧,来达到我和谐则人和谐、人和谐则社会和谐的良好局势。  、十方世界 本来面貌  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,个人是社会组成的有机单元...

    冯玉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1259210.html
  • 清净道论·序品

    的行者。“心慧”,即止观。这便是说有勤智的比丘,既持戒而又修止观的意思。当知在这一颂,世尊是用戒定慧三门显示清净道的。 进一层说,这颂也是阐明三学,三种善教,为三明等的近依(强因),避(...四无碍解,不是由于别的原固所成就的。 四、(避而行中道)戒是阐明回避称为沉溺欲乐的极端行为。定是阐明回避称为自苦的极端行为。慧是阐明行于中道之教。 五、(超越恶趣等的方便)戒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467941.html
  • 摄论大义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109页  佛所说法,全是活法。活法者何﹖善巧方便随宜说法是  也。因众生执有而说空,复因众生执空而说有,方便解救,  远离,中道义显,...  诸法因要先善己,方于缘起应得善巧﹔次后于缘所生诸法应  善其相,善能远离增益损减过故。世亲释云﹕必有因故  果乃生起,非自在等,由此能得因果两智。释缘生云﹕何等  为相﹖谓实无有遍计所执定执为...

    王少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23270920.html
  • 格鲁派之皈依境简介

    是广行与深见的传承上师,属显教;中间五道线则属密续传承上师。显密传承分别经由五彩的光芒连到上师的心中,代表我们从上师那里学习学习显教广行与深见法门,也学习密续法门,两种传承都在都有。   、正...第三层云朵中。   b、大平台之左、右、后方位置:   皈依境上半部左右的深见、广行传承上师,以及中间五道密续传承上师,分别由五彩光芒汇入中央上师心中,其实,祂们就位于大平台上之左、右、后方,...

    雪歌仁波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0342577279.html
  • 五方便念佛门

         一凝心禅。制心禅。三体真禅。四方便随缘禅。五息分别禅。凡住心一境。名曰凝心。且如行者念佛之时。谛观如来玉毫金相。凝然寂静。了亮洞彻。名凝心禅。次前虽凝心。所习惯驰散。今制之...所惑乱。名方便禅。复次体真及以方便。各据空有。不离。今谛观静乱本无相貌。名言路断。思想亦绝。名息边禅。从浅至深。如是分别。原夫圆观。亦无浅深。而浅深宛然。叙开念佛五门。第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。...

    天台智者大师 撰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0004281993.html
  • 慈力国王--以己鲜血 满夜叉愿

    然後世尊慈祥地对他们讲:「我们修道要想得成就,就不能堕入:一是不能过於耽著世间的享受;是不能使五蕴过於受苦,无衣无食,因为毕竟是欲界众生,堕入任何一边都不易成就。远离,当依现前菩提的中观道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9341017031.html
  • 对实有执著的串习需依空性法门断除

    有无、非的戏论,也要一个一个地灭除。其实,为断实执而修空性,当实执断除时,空执也会自然而除,犹如“两木相因,火起木尽”,两段木头摩擦起火,终会被彼此烧尽无余。因此,断除实有的执著之后,无实的...不会存在呢?空性也是不存在的。这个问题很重要,尤其是这次听受《智慧品》的人,务必要明白这一甚深道理。听说外面有好多出家人和居士,经常讲《妙法莲华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心经》,但由于没有分清谛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讲

    |烦恼|实执|空性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21252530638.html
  • 三论宗四重谛说

    说明有与空本来是相待的,相待的空有无非都是假名,无有自性皆是方便假设,所以说有说空都有是俗谛;非有非空不落之见,方可名为真谛。这是就相待的空有法说谛。  第三重:空与有是,非空非有是不二,以与不二并是俗谛,以非非不二为真谛。说明空与有是相待分别为,非空非有为不二,这与不二还是分别相待而言,因而言不,所以与不二也是俗谛;只有非非不二双离,才是真谛。此是以空假中三认言谛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046699.html
  • 天台宗大义

    故名空谛。又以诸法虽空,皆不可得,由此假观照之,则能谛了性具诸法,历历宛然,故名假谛。诸法本来,不离,不即,由此中观观之,则能谛了诸法,非真非俗,即真即俗,圆融无碍,不可思议,故名中观,此乃...,至弱冠时,已尽通达天文、地理、及诸道术。大士出家九旬便读通三藏,于是周游各国,摧伏内外道诸大论师,著作等身,称为千部论师。  祖北齐慧文禅师,曾读《大智度论》“三智实在一心中得”之文,又读《中论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3247679.html
  • 中道的智慧

    ?如『杂阿含』三○○经说:「离此,处于中道而说法,所谓:此有故彼有,此起故彼起。……」,由此生故彼生,而不起「无」见,此灭故彼灭,因此不起「有」见,不落有无,就是...因缘所生法,当体即空,空就在每一剎那所呈现的各式各样的现象中展示它的普遍性。可以说缘起即空、空即缘起,名为中道。   由此可知中道并不等于中间路线,或两边加起来除以那样简单,而是恰如其份、回到最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549583.html